七個給非設計出身的你提升品牌設計力的建議
本文編譯自 Brian Honigman 的文章,原文「The Design Guide for the Uncreative Eye: Tips for Non-Designers」刊載於其個人部落格。Brian Honigman 是富比士、TheNextWeb等科技媒體的特約作家,同時也是行銷顧問與社群媒體狂熱者。
品牌是企業最不可或缺的元素,它是消費者用來辨識你的產品的最佳方式,更是多數企業不惜砸重本經營的關鍵項目。良好的品牌經營能為企業發展打下穩固基礎,這就是為什麼 Volvo 的車款儘管近來鮮少出現在各大車款前十名的排行之列,卻仍被公認為是最安全的車,又或者相較於百事可樂來說,為何可口可樂的消費者表現出更積極忠誠的態度--這些都來自品牌經營的魅力。
品牌和設計有著緊密關聯,面對百家爭鳴的廣大市場,少了強而有力的視覺設計,多數消費者很難記住、辨識甚至發現你的品牌。品牌經營需結合研究消費者行為的心理學、經科學方法量化分析的數字以及令人驚豔的設計,其中設計是品牌經營最關鍵的一塊拼圖。
現在越來越常在工作中見到非設計專業人員被指派負責設計相關工作,例如修改圖片尺寸、用 PS 編輯影像或者從龐大資料庫中擷取圖片等等。這時為了確保任何呈現給大眾的視覺影像維持品牌的一貫風格,任何參與設計相關工作的員工都應該受過訓練指導,這對非設計人員或許有些困難,但只要經過正確的指導,便很可能會強化企業整體品牌力。
以下提出能讓部落格、編輯、創業家等非設計師與非品牌專業的人參考的幾點建議:
1.跟隨與參考既有的風格指南,以確保一致性
風格指南(Style Guide)是企業出版之介紹企業品牌識別設計與應用細則的手冊,內容包含企業品牌主色調為何、字體大小與設計、可以應用的形式有哪些、合理的使用範圍為何、企業精神與故事等等。例如 Skype、Apple、Adobe 都有提供其品牌風格指南供內部員工與大眾參考。有了風格指南能讓全體員工對品牌有共識,無論在企業內部或對消費大眾皆能呈現一致且清晰的品牌訊息。
2.不要使用看起來像是從素材庫抓來的圖片
許多企業都會犯下這個錯誤但這應該立即停止。從素材庫裡找圖片沒有問題,但結果往往是不經挑選地使用了品質過低或與企業品牌風格無關的圖片。還有些千萬別做的事:別挑選與企業品牌不符又詭異的素材圖片、不要重複那些陳腔濫調、不要害怕以抽象形式呈現、不要畏懼向其他員工請益。
找圖片確實需要耗費一點時間還需要一點創意,但現在有許多資源能不需任何花費也能找到有質感的圖片。Google 圖片搜尋提供使用者篩選無特定版權圖片的功能,但在使用任何圖片前多花點時間確保沒有侵犯版權還是最妥當的做法。
3.可以的話,聘請一位設計師當顧問或是報名一堂設計課程
或許某些企業無法負擔聘請一位設計師,沒關係。強烈推薦這類型的企業可以讓員工參加設計課程或者聘請短期設計顧問來檢視企業內部的設計情形。
像是 Udemy 和 SkilledUp都有提供基礎設計課程以並指導要如何實際應用。藉由線上課程或聘請顧問的形式定期和設計師共事,能讓員工以最具體的形式提升對設計的敏銳度,成本也比雇用一位設計師低了許多。
4.圖文相應,在部落格貼文、電子書和社群媒體使用與內文主題相符的圖片
前面談到要使用與品牌風格一致的圖片,接著,要挑選、設計與內容相符的圖片。視覺圖像在文章內容中扮演相當關鍵的角色,讓讀者更能理解文意與更快做出回應。在滿是文字的頁面中,適當的圖文編排也能更方便讀者閱覽與理解。
5.參考競爭者和其他公司作為設計指引
除了企業風格指南,如果還找不到要呈現的視覺主軸為何,不妨參考其他公司甚至是競爭者的網站、電子郵件、社群媒體、橫幅廣告尋找靈感吧!另外Dribbble 和 Behance 提供了世界上許多優秀設計師的作品,需要靈感時瀏覽一下或許能激發更多的設計靈感!
6.參與使用者測試體驗,在社群媒體上聆聽使用者的回饋
品牌設計會在內部員工與顧客之間進行雙向溝通。
在企業網站進行測試,了解使用者對不同設計、風格、排版的喜好。使用像是 Visual Website Optimizer 這類的工具去找到造訪網站的使用者喜歡哪類型的排版。接著請在社群媒體上聆聽使用者回饋,並對批評指教作出適當回應。上述提到的使用者測試與回饋所帶來的風險是相當低的,但透過測試得到使用者意見卻能真正幫助企業找到符合市場需求的方向。
7.學習如何使用 Photoshop、GIMP和其他軟體編輯圖片
身為非設計背景出身的人員,用 Photoshop 做出大師級的視覺影像設計並不是他們的職責。然而,能使用類似軟體進行基本影像編輯還是相當重要的。
學習 GIMP、Adobe Photoshop、Pixlr、Inkscape 等軟體的最佳學習方式就是持續地使用,另外在第 3 點提到的 Udemy 和 SkilledUp 也有提供相關課程,或者在 YouTube 上也能找到影片教學。
全文節錄至《 INSIDE 七個給非設計出身的你提升品牌設計力的建議 》